close


內容來自sina新聞

社區分門別類 治理講究 個性







??樓盤型社區,左鄰右舍一年難得敲一次門;單位型社區是微型“熟人社會”,彼此隻認同事不認同社區;商圈型社區鄰裡都是生意人,見面隻問“有錢賺冇”……面

對新形勢下不同類型的社區,如果社區管理還是“眉毛胡子一把抓”,顯然已不合拍。昨日,國傢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與雨花區政府簽約,在全國率先合作開展社區

分類治理課題研究試點,探索在社會組織參與下,針對不同類型社區采取的“個性化”分類治理之道。



??社區需求不同各有特點



??2014年,雨花區被國傢民政部確立為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,圍繞“培育社會組織、推進社區服務”的實驗主題,雨花區確定瞭東塘街道的政院社區、楓樹山社區和侯傢塘街道的韶山路社區等13個試點社區,開展以需求為導向的社區分類治理模式。



??如何理解社區分類治理?以政院社區為例,該社區居民絕大多數都是院校教職工及傢屬,居民對於社區的認同感低於對單位的認同感,上班族傢庭普遍存在養老托

幼的生活不便;而在楓樹山社區,居民歸屬感強,貧困人口集中,對社區依賴度高,由於規劃年代久遠,缺少物業管理單位,基礎設施落後;在著名的高橋大市場

內,高橋大市場社區居民則以中小商戶老板為主,習慣瞭接受社區和工商稅務等部門的“監管”,人口流動性大,休息時間少,養老托幼不便。不同的社區,個性迥

異,居民訴求不一,用單一模式治理,顯然不合時宜。



??劃分七類社區“因類施治”



??為此,雨花區試水分類治理,將全區110個社區、36個按村運作的社區籌委會分為七類:老舊城區型、單位型、新樓盤型、綜合型、失地農民安置型、保障性

住房型、商圈型。根據不同類型,“因類施治”。如針對老舊城區型社區,建立適合老區特點的物業機制的同時,引進公益類和互助類社會組織,加大社會救助保障

力度,在保證居民基本生活的前提下,提高其自助互助能力;對單位型社區,借“草根領袖”之力,以熟人優勢促進社區認同,引社會組織之力,通過企業社工機構

和養老托幼機構,滿足居民亟需服務。對商圈型社區,利用商業協會,解決公共問題;著力開發養老托幼機構、流動人口服務機構,並實行社區錯時上班制與全年值

班制。



??據悉,課題研究將從本月延續至11月,民政部將邀請相關專傢深入雨花區社區進行調研,開展比較研究,最終對課題成果進行評審驗證,報民政部和省委、省政府及市委、市政府,成為決策參考。









新聞來源http://cs.house.sina.com.cn/news/2015-04-10/07595992083324213193322.shtml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jerrybobbieeo 的頭像
    jerrybobbieeo

    王婉佩

    jerrybobbie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